1、sānsīérhòuxíng〖解释〗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
2、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3、〖出处〗《论语·公冶长》: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
(资料图片)
4、子闻之曰:“再,斯可矣。
5、”〖示例〗他非常细心,办事总是~。
6、“三思而后行”的古训出于《论语》,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,就是教我们要养成作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。
7、“三思而后行”并不是胆小怕事、瞻前顾后,而是成熟、负责的表现。
8、过去,我也是属于做事比较冲动的那种类型的人,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凭第一感觉,凭一时的冲动,结果有很多时候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。
9、比如有的事,是自己找当事人去说,还是让领导出面去说,效果就有很大的不同。
10、因此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,特别是重大问题时,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考虑,拿不准的时候多听听旁人的意见,也很有好处。
11、“三思而后行”对问题的完美解决有很大的帮助。
12、但是在这个快速多变的社会中,稍一犹豫,时机会在瞬间错失。
13、有的时候考虑得太多也是不好。
14、正如鲍威尔曾经讲过的:在作决策的时候需要在掌握40%至70%信息的时候做出你的决策。
15、信息过少,风险太大,不好决策;信息充分了,你的对手已经行动了,你就出局了。
16、“三思而后行”与快速地把握时机并不矛盾,做事情要学会把握时机,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要多去思考。
17、这样的人才有希望达到成功的彼岸,立于不败之地。
18、论语:[5-20]季文子三思而后行,子闻之曰:“再斯可矣。
19、”孔子主张,何必三思而后行,再思就可以了。
20、一般都说做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,而且都是是老夫子教导我们的.GOD~,老夫子如果有灵,一定会晕倒.这句话原来是孔子在评论季文子这个人,说他做事过分小心,思虑太多,往往都为自己考虑不好.孔子说:"再思考一次就可以了."可是现在有人居然理解成:孔子说:"要再思考一次才可以."意思是说,季文子三思而后行还不够,要再思一次才可以行.而且这种解释还能出书,可谓误导大了.这也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,古人同样一句话,可以被理解成完全不一样,更厉害的是能盛行于世而不被修正.然后老师传学生,学生长大变老教小子,这样一代一代误导下去.这句话不象有些古句,在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论.我看了几个比较博学的国学家对这句话的解释都是一致的,本人才浅没有翻过历代大儒的解释,也算是一个遗憾吧.那么为什么有专业精神的人士都知道其意思,而"三思后行"这个训诫一直流行呢?可能的原因有三:一,"三思后行"确实很有必要.在这个复杂的社会,要想保全自己,成就事业,必须要三思而后行.二,大家都觉得这个是孔子倡导的,是一定对的.三,可能这个话来自其他典籍我有所不知.附:南怀瑾对“三思”的分析:谨慎是要谨慎,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。
21、季文子姓季孙,名行父,谥文,是鲁国的大夫。
22、做事情过分的小心,过分的仔细。
23、“三思而后行”,一件事情,想了又想,想了又再想叫“三思”。
24、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,便说:“再,斯可矣!”这句话有两种解释,从前老学究们的解释认为:“做事情要特别小心,孩子们,想三次都不够,孔子说‘再斯可矣!’还要再想一次哪!”这种解释是不对的。
25、其实,孔子认为他想得太多。
26、作人做事诚然要小心,但“三思而后行”,的确考虑太多了。
27、学过逻辑就知道,学过《易经》的道理更懂得。
28、世界上任何事情,是非、利害、善恶都是“相对”的,没有“绝对”的。
29、但是要三思就讨厌了,相对总是矛盾的,三思就是矛盾的统一,统一了以后又是矛盾,如此永远搞不完了,也下不了结论的。
30、所以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,考虑一下,再考虑一下,就可以了。
31、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,很可能就犹豫不决,再也不会去做了。
32、所以谨慎是要谨慎,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。
33、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,过分小心的朋友,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,小器的结果,问题就多了。
34、所以孔子主张,何必三思而后行,再思就可以了。
35、(由速拍学区房平台提供)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